ㄑㄧㄠˋ

空谷切,屋韻
國音 ㄑㄧㄠˋ。按:(文) ㄑㄩㄝˋ(舊音)。新華典廢「 ㄑㄩㄝˋ」。存「 ㄑㄧㄠˋ、 ㄎㄜˊ、 ㄎㄜˊ」為上口俗音。日報破音典歸入語音「 ㄑㄧㄠˋ」的又音。「 ㄑㄧㄠˋ」多用於複音詞,比較抽象。但難得劃(/畫)一∥
台甘 (文) ㄎㆦㆶ。(語) ㄎㄚㆶ∥
普閩 (文) ㄎㆦㆶ。(白) ㄎㄚㆶ。

ㄑㄧㄠˋ()

[名]例:蜈蚣褪了~了。(台) ㆣㄧㄚˊ ㄍㄤ ㄊㆭ˪ ㄎㄚㆶ喇(/啦) ㄌㄚ˪。

ㄅㄟˋ ㄑㄧㄠˋ

[名](文白) ㄅㄟˋ ㄎㄜˊ(俗)(語)。(台) ㄏㆰ ㄎㄚㆶ

ㄉㄞˋ ㄑㄧㄠˋ

[動短]例:~的米粒。(台) ㄍㄨㄚ˪ ㄎㄚㆶ ㆠㄧˋ ㄌㄧㄚㆴ ͘。── ㄑㄧㆤㆶ ㄌㄧㄚㆴ ͘。按:稻穀。台語叫「 ㄑㄧㆤㆶ」,但實用上多用「穀」(訓讀)。尤其是日治時代用日本漢字「󺃻」很少用「 ㄑㄧㆤㆶ」字。而「 ㄑㄧㆤㆶ」,多指台灣山地種植的「 ㄒㄧㆤㆶ」。

ㄉㄧˋ ㄑㄧㄠˋ

[名](台) ㄉㄨㆤ˫
ㄉㆤ˫
ㄎㄚㆶ

ㄐㄧㄚˇ ㄑㄧㄠˋ

[名]蝦、蟹、龜之類的外殼。(台) ㄏㆤˊ ㄇㆦˊ ㄏㆤ˫ ㄍㄨ ㄐㄧ ㄌㄨㄧ˫ ㆣㄨㄚ˫ ㄎㄚㆶ

ㄏㄨˊ ㄊㄠˊ ㄑㄧㄠˋ

[名](台) ㄏㄨㆵ ͘ ㄊㄜˊ ㄎㄚㆶ

ㄐㄧ ㄉㄢˋ ㄑㄧㄠˋ

[名]亦叫雞蛋殼兒。(台) ㄍㄨㆤ
ㄍㆤ
ㄋㆭ˫ ㄎㄚㆶ。按:用「 ㄎㄜˊ」音的詞有 ㄗˇ ㄉㄢˋ ㄎㄜˊ兒。 ㄎㄜˊ ㄏㄨㄟ ㄎㄜˊ ㄒㄧㄢ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