芫
ㄩㄢˊ
愚袁切,元韻
國音
ㄩㄢˊ。新華典、普閩典(破讀) ㄧㄢˊ(愚袁切,元韻)。見「 ㄧㄢˊ· ㄙㄨㄟ」∥
台甘
ㆣㄨㄢˊ。按:字解未提及「芫荽」。另見【
莞
ㄧㄢˊ
】字(甘典)∥
普閩
(文) ㆣㄨㄢˊ。(白) ㄧㄢˊ。另見普通話音【
芫
ㄧㄢˊ
】。
芫
ㄩㄢˊ
花
ㄏㄨㄚ
[名]灌木:花淡紫色,供觀賞,花蕾入藥。(普閩典)花有毒,漁人用以毒魚(重編國語)。(台)
芫
ㆣㄨㄢˊ
花
ㄏㄨㆤ
。
芫
ㄩㄢˊ
荏
ㄖㄣˇ
[名]毒草,一說木名。(台)
開
ㄎㄨㄧ
細
ㄙㄨㆤ˪
ㄙㆤ˪
蕊
ㄌㄨㄧˋ
丌
ㆤ
紫
ㄐㄧˋ
色
ㄒㄧㆤㆶ
花
ㄏㄨㆤ
,
有
ㄨ˫
毒
ㄉㆦㆶ
,
掠
ㄌㄧㄚㆷ
魚
ㄏㄧˊ
ㄏㄨˊ
丌
ㆤ
用
ㄧㆲ˫
ㄧㄥ˫
來
ㄌㄞˊ
毒
ㄊㄠ˫
魚
ㄏㄧˊ
ㄏㄨˊ
。
按
ㄢ˪
:
台
ㄉㄞˊ
俗
ㄒㄧㆦㆶ ͘
,用「
魚
ㄏㄧˊ
ㄏㄨˊ
藤
ㄉㄧㄣˊ
、
蘆
ㄌㆦˊ
藤
ㄉㄧㄣˊ
」
毒
ㄊㄠ˫
魚
ㄏㄧˊ
ㄏㄨˊ
。
芫
ㄩㄢˊ
荽
· ㄙㄨㄟ
[名]胡菜,香菜。新華典改讀「 ㄧㄢˊ ㄙㄨㄟ」。嫩葉跟莖都有香味,可以吃。(台)
芫
ㄧㄢˊ
荽
ㄙㄨㄧ
(常)(語)。注意:「芫花、芫荏」有毒,「芫荽」則是「香菜」必須嚴辨,以免中毒。台日典作「芫荽」,著錄漳音「 ㄧㄢˊ ㄙㄨㆪ」。